10月9日,继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人工智能(AI)再成诺奖焦点。48岁的谷歌AI大佬哈萨比斯和39岁的乔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两项诺奖聚焦AI,反映出全球学界对深度学习和AI技术的高度赞誉。

实际上,AI技术的东风已吹向众多行业。例如,在人工智能(AI)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深度赋能下,生物医药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由此进入一个高效、个性化和革命性新时代。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工智能是制药业“百年难得的历史性机会”,并预计生成式AI每年可为制药和医疗行业带来600亿至1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而就在10月10日,AlphaFold开发者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刚刚公布,晶泰科技-P(02228)宣布其下属部门Ailux Biologics与强生公司下属Janssen Biotech签署了一份大分子药物发现AI平台授权协议,授权其使用与AlphaFold同为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的XtalFold平台用于生物药研发,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此外,在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的miRNA领域,晶泰科技也有布局,例如公司与长江生命科技合作开发基于miRNA的癌症预后风险预测分子诊断模型。加之诺奖物理学的物理+AI方向与晶泰量子物理+AI的标签高度吻合,其技术与服务一次押中三项诺奖,让市场将目光聚焦至这家港股18C第一股上。

今年6月13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AI制药第一股以及港股18C规则下首个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晶泰科技是在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中采用基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自动化的领先者之一,主要为客户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这家公司之所以被称作“国内AI制药第一股”,在于其主要业务之一是通过AI技术全面赋能从药物研发到临床试验前的大小分子医药产业链,提升生物医药客户研发效率与成功率,取得创新突破。

目前公司在AI制药领域加速研发成果转化,已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技术-商业化生态闭环,并得到市场验证。据晶泰科技介绍,其已服务超300家新药、新材料企业及科研机构,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中有16家为其客户。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晶泰科技首次崭露头角,是在辉瑞2016年举办的全球晶体结构预测盲测上。公司因100%的预测准确率,而后与辉瑞签订十年战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辉瑞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研发过程中,晶泰科技经过AI计算预测,锁定药物分子存在的最稳定晶型后,将其与辉瑞实验数据准确匹配,仅用6周时间即完成了传统路径需耗时6个月以上的晶型预测研究,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加速药物上市。

而此后,晶泰科技在AI制药领域的业务也越拓越宽,从晶型研发向新药研发加速发展,并逐步构建前沿技术壁垒。

公司扎实的技术已得到全球业界客户认可。例如在2023年,晶泰科技与礼来合作研发首创新药,该合作预付款及里程碑总收益达2.5亿美元,刷新了当年中国AI制药单管线金额纪录。

除了小分子药物研发,晶泰科技现已建立业内一流的大分子药物发现实验室。截至目前,晶泰科技的大分子业务已签下全球20多家客户,其中约一半来自海外,内容涉及早期大分子(包括抗体)的发现、抗体工程和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服务等。

依托其技术平台,晶泰还孵化了一系列的生物医药初创公司。其中,晶泰科技与希格生科的全球首款弥漫性胃癌靶向药已获得美国FDA的IND批件,即将开展临床试验;莱芒生物的代谢增强型超低剂量CAR-T细胞治疗药物已助20多位成人及儿童患者出院;与默达生物合作研发的全球首创针对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的小分子药物获得FDA儿科罕见疾病资格认定,稳步向临床推进。

从市场角度来看,在下游新药研发市场反摩尔定律背景下,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降本、增效的作用已得到了验证。

Tech Emergence数据显示,AI每年可为制药行业节约高达260亿美元的成本。波士顿咨询研究表示,AI生成的药物分子在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率达80%-90%,高于50%的历史平均水平;在I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率为40%,在历史区间上限。

根据MedMarket Insights显示,2023年全球AI制药行业市场规模为12.93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增至85.02亿美元。

目前,公司正加速全球市场布局,一边开发新材料研发的全新业务线,并在近期与新能源龙头企业协鑫签下5年、10亿人民币的研发合作,一边继续拓展海外、特别是美国的药物研发业务,复制与辉瑞、强生、礼来等已有大客户的商业签单。凭借独具一格的AI底层平台和技术,晶泰科技的产品和服务已得到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全球AI制药、科学智能赛道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诺贝尔奖作为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今年对AI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业的未来走势。随着AI技术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更强大的潜力和价值,晶泰科技的内在价值也有望实现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