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 胡雨薇 冷舒眉 王勇 张翠】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WSTDF 2024 )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这场荟萃全球数百名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的盛会,是中国持续推动扩大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多位中外嘉宾在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合作创新,携手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同时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海洋负排放、智能制造等六大全球性焦点议题展开了思想交锋,其看点与亮点有哪些?各国学者接下来又将如何深入交流与合作?《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进行了详细记录与采访。

中国科学家的“朋友圈”正在日益扩大。《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参与本届论坛的高级别外国专家以及国际组织数量达到近年之最。在持续3天的主会场活动中,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位嘉宾展开了分享与对话,其中包括14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拉斯克奖获得者,27位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41位国内外院士以及200余位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

2023年8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简称“科学十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落实。这一决议旨在提升各利益相关方对科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各方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策划相关活动和项目,开展相关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今年开始的“科学十年”,将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相互交流。中国一直强调向“全球南方”国家分享经验与知识,致力于助力他国消除贫困、发展至更高水平。例如,中国领先的空间技术已应用在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中法两国过去一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今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共同主办的会议上,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正式成立。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特级研究员伊冯·勒·马霍出席了本届论坛。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法中两国都将双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视为优先事项,而这种科学合作没有阻碍。

“中国对推动国际科学合作的承诺仍然非常坚定。”美国《科学》杂志高级国际记者理查德·石磊参与了“环境社会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机制”主题会议的圆桌论坛。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即使国际形势复杂,众多高级别的专家还是愿意亲自来到北京分享知识和经验,各国的科学家都非常开放和坦诚,通过这种方式彼此建立信任,有助于推动科学的全球化。理查德说,中国政府在科学技术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科学》杂志也希望能在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科学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