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牵手,中德两大汽车"好伙伴"——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11月26日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营合同的协议,双方基于对过去40年合作成果的充分认可,以及对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决定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为55年,至2040年。

这也是中德双方第二次续签合营合同,使得上汽大众成为国内合资期限最长且历史最悠久的合资车企之一。此次签约意味着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资合作,持续融合最优资源,支持上汽大众在产品布局、产业结构布局、节能降碳等各领域的转型,为上汽大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资源和动能。

继续牵手,中德车企“好伙伴”开启“2.0版”合资合作

由"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

考虑当前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新变革,此次提前续约也在情理之中,而其意义显然不亚于40年前的首次合作——1984年在人民大会堂的签约。彼时,上汽大众作为中国首家轿车合资企业,拉开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并在其后40余年间持续推动中国汽车现代化产业链的建立与发展。

如今,在中国智电创新技术全球领先的时代背景下,双方将共同以技术赋能合资企业,携手开启由"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的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

面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趋势,股东双方将融合各自优势资源,支持上汽大众基于中国市场开发多款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在内的全新车型,持续打造更懂中国市场的好产品。在产品布局、产业结构布局、节能降碳等方面,上汽大众均有实质性的新战略规划,其未来图景已经清晰,正在逐一落地实施。

在燃油车赛道,上汽大众聚焦油车智能化。今年上市的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打响Pro家族头阵,"最聪明的油车"在各细分市场创下年内销量新高,用户口碑好评如潮,油车智能化布局初显成效。而在2025年初,产品力全面升级的途昂Pro也将焕新上市,谱写Pro家族三部曲。

继续牵手,中德车企“好伙伴”开启“2.0版”合资合作

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大众ID.家族凭借卓越的品质和智能化的创新配置,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大关,稳居合资纯电头牌。同时,上汽大众将继续扩大产品攻势,推出全新纯电车型、增程版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继续牵手,中德车企“好伙伴”开启“2.0版”合资合作

此外,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也将在2025年年中推向市场。而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会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

上汽大众: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进程领航者与推动者

自1984年成立以来,上汽大众作为中国首家轿车合资企业,持续推动中国汽车现代化产业链的建立与发展,成为连接国内外汽车产业的重要桥梁。

在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的引入方面,上汽大众项目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谈判初期,面对中国尚未完善的合资法规和专利制度,上汽大众与中德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第一部《合资法》和《专利法》的诞生。这些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更为中国其他行业的合资合营提供宝贵的实例与经验。

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上汽大众引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6.3并聘请德国专家进行培训,帮助配套厂生产质量达标的配套产品,使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都能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1995年,上汽大众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为中国乘用车质量标准的建立树立标杆。

上汽大众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立"国产化基金"和"桑塔纳共同体",上汽大众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反哺,促进零部件企业的快速成长。这些原本"作坊式"的工厂,在上汽大众的带动和扶持下,逐渐成长为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巨头,不仅服务于上汽大众,更开始服务于其他整车制造商。如今,通过上汽大众这一合资项目,中国的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已加入到大众及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中。

此外,上汽大众在自主研发和本土化开发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汽大众就进入自主研发的第二阶段,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联合开发,设计、研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全新车型,比如桑塔纳2000和朗逸等经典车型,从而更好融入中国市场,在实现国产化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研水平。

未来,上汽大众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积极调整升级产业布局,加快安亭基地的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智电汽车生态圈,并加速推进"零碳之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科技应用,力争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25%的目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40年前,德国大众独具慧眼、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上汽共同开创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先河,成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中外合作之路。如今,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方兴未艾,智能化席卷而来的发展趋势,中外双方将继续坚持德系品质基因,积极融合中国创新技术,持续打造"更懂中国"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作者:郭凡熙

文:郭凡熙 图: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