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认定开始了,读书真的有用

文/竹林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几天,公司HR部门发了个全员通知,内容就是本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开始了,让符合条件的同事尽快申报,基本条件就是在本市缴纳个税且满足附表中的任何一个条件。

主要的政策有两大类,一个是人才安居,根据认定类别,可申请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或免费住人才公寓,第二个就是岗位补贴,D类以上高层次人才能享受。

打开附表看看,表格有接近一百行,但是大类就从A到E一共5类,各类人才标准非常细,但是总结下来是这样的:

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具有国际顶尖水平,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创新和贡献。这类人才基本上就是院士级别,或者获得过国际顶尖大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类的,全国也没多少,分到本市,都能数得过来,基本上一般人不用看。

‌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创新和贡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这个大类里面,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都在内,而对企业来说,条件就是企业年度纳税5亿元以上,年度工资性收入在200万元(含)以上的主要经营管理人才(指董事长、总经理等)。

‌省级领军人才(C类)‌:在某一领域有较大影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这个大类里面,省级学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都算,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年度工资性收入在150万元(含)以上的高管或专业技术人才。

‌市级领军人才(D类)‌:在某一领域有较大影响,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基本上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市技能大奖获得者都可以。而企业方面,则需要年度收入100万元以上,或高新企业、重点招商企业中连续2年工资收入50万元以上,再有就是中国500强、民营500强高管。

‌高级人才(E类)‌:在某一领域有一定影响,具有市内领先水平。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就属于这个类别,对企业来说就是市5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管,或者连续两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企业管理和研发人员。

‌上面只是简单地总结比较了一下各个类别中科技人才和企业人才,其实细化的分类表里面,科研院所的人才描述占了大部分,而企业人才在每一类里面只有少数的两三行细类。如果把各种技能获奖、发明获奖算上的话,也不过四五行。而且A类人才里面的描述就全是顶尖科技人才,没有关于企业的表述。

当然,也有院士创办企业,在企业任职的,但是到这个级别,政策也有一条,一人一议,量身定制,一般院士也不通过企业去申报,除非极少数单位就属于央企的院士。

讨论这个,并不是说企业不重要,相反,企业才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科研院所大部分都是非生产性单位,而是说在高层次人才认定这个事情上,政府对于科技的重视和倾斜可见一斑。我们也并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角度去评判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可能是多少年都不会见到什么效益的,但是对于国家的未来却极其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科研人才的一个认定,是对科研领域(当然包括企业的研发)的一种政策助推。

看过这个评判表格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在高校任教的朋友前段时间刚刚成了“杰青”,也就是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这不妥妥地成了B类人才了吗?查一下针对B类的待遇,基本上就是180平米的租房补贴,买房的话就是这个面积房价的30%,如果房价2万元一平,那基本上就是一百万的购房补贴。岗位补贴部分,政策描述挺拗口,说是本地贡献额的多少比例扣减,大概意思可以理解成个税返还。

我还查到了经开区刚发的本区今年要发放的岗位补贴公示,一个经开区差不多评定了各类人才两千六百多人,发放补贴金额八千多万,算下来每人三万多。

毋庸置疑,科研人才真的是越来越受重视了。一旦到了那个层次,不但本单位在各种待遇上会跟上,连政府部门都会有额外的倾斜。

看着表格中各层次人才描述,你绝不会再有读书无用的想法了。这里的读书,不仅仅是上学拿学历,更重要的是基于已学知识的创新和探索。

只有读书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科研的平台,具备科研的技能和资格。这些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回头看看这个人才认定表,有一个B类的细类倒是能和名人扯上关系,就是获得过国际顶级赛事金牌的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如果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那绝对算是很大的成就,本身就具备很多商业价值了,再被认定为B类人才,只算是锦上添花而已,而且,运动员这条路走起来也和科研技术一样,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

现在多少人看着众多的网红一炮而红,挣了所谓“大钱”,就会萌生读书无用的想法,觉得只要是能挣钱,不读书也没所谓。确实,那些所谓网红、名人是挣到钱了,但那种几率比读书还是小的多。

对于一般人来讲,踏踏实实读书,尽最大可能拥有一技之长,即便不做科学研究,也可以成为专业技术人才或者管理人才。做名人、做网红可能需要运气,但做技术需要积累,相比之下是更加确定的事情,也是更符合一般人的道路。

这些年,因为就业环境的严峻,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经济环境的艰难这几种因素叠加,导致很多人对读书上学产生了怀疑,这些客观的状况确实存在。

对于众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赶上了这样的时代就只能面对。目前科技依然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仍然需要更多的科技研发人才。看看现状,再看看政府层面的导向,普通人似乎更应该坚定好好读书的决心。

高层次人才认定开始了,读书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