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也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提出十周年。

10月2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我们的人民城市”专题采访中,《国际金融报》记者围绕民生建设走访了口袋广场、社区卫生服务站、体育公园、家门口的学校等处,涉及休闲、医疗、健身、上学等日常关键活动,一系列便捷、实惠、暖心的服务让居民的幸福“近在咫尺”。

15分钟“圈住”身心健康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全面推进中。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路程内,居民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社区服务,幸福感爆棚。

早上,阳光洒落,“嘉澜庭”口袋广场已十分热闹,有在回廊休憩的,也有遛娃遛狗的,好不惬意。“嘉澜庭”口袋广场位于永嘉路309号,紧邻张澜旧居。据介绍,其沿街宽约18米、纵深约40米,与街道几乎垂直,东南西三面均被住宅围合,空间呈口袋状,占地约700余平方米。

广场不算太大,但给予了居民很大的快乐。回廊遮雨避光,成为休息、社交的好地方。年过八旬的顾阿姨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以前这儿是小弄堂,空气不流通,有味道。现在多好啊,多方受益,我们也心情愉悦。”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一方舒朗天地,竟是从逼仄环境中开辟出来的。该处原为二级旧里,居住条件非常简陋;为改善居住环境,房屋置换程序于2016年启动,并于2018年完成。2019年,天平街道会同徐汇区属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微设计、微更新,打造为公共开放空间。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资料图片

身心健康是幸福的重要体现,家门口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很给力。从“嘉澜庭”口袋广场步行大约7分钟后,记者来到嘉澜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是上海市首批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

走进服务站,中草药香味扑鼻,中医元素扑面而来。该服务站通过引入国家非遗魏氏伤科,聘请瑞金医院骨伤专家胡大佑下沉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以内服与外治药结合、手法与导引相辅佐的综合诊疗服务。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健康教育资料架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八个大字特别醒目。记者采访了解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中医接受度相对较高。就费用和便捷性来说,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以医保项目为主,按照上海市的医保目录收费。“家门口”的服务站也为居民节约了交通和时间成本。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该卫生服务站设置了中医专用候诊区20平方米,设中医治疗室1个、中医特色治疗床位5张(床位面积6平方米/床),配置中医特色诊疗设备8类。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中医药融入功能社区,为辖区内居民、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员工等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健康教育、膳食指导等服务。

全民健身“一个都不能少”

午饭过后,记者来到位于桂林西街168号的康健体育公园,这是2004年建成的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总占地13000平方米。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据悉,在徐汇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市、区体育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康健街道开始对康健体育公园进行分阶段的设施改造与功能升级,建成了徐汇区首家能够同时服务社区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和残障人士的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融入“体育+养老”、“体育+康复”、“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主题元素,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于2019年6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

经过三期有计划的升级,康健体育公园现拥有智慧健身步道(塑胶跑道)、足球场、智慧篮球场、室外智能健身房(智慧健身苑点)、乒羽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康健苑(残障人士健身房)、市民健身驿站(中青年健身房)、儿童游乐区、体育文化收藏馆等10多项功能设施,成为全龄友好、共享开放的综合型社区公共运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差异化的运动健康需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不同年龄段,健身器械也有所不同。场地内会有工作人员指导,避免不会使用造成锻炼过程中的意外损伤问题。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记者了解到,健身步道、室外智能健身房24小时免费开放;足球场工作日每天下午15点至18点免费开放,其余时间段公益低收费;篮球场全天免费开放。

乒羽馆坚持公益低收费,社区居民可以通过集场馆查询、预订等功能的“康健体育生活圈”一站式服务平台,或直接登录“一网通办”场馆预订“来沪动”小程序,实现运动场地“一键式预约”。

市民健身驿站(中青年健身房)服务时间为上午8点至晚上22点,全时段健身月卡仅需169元/月。上午8点至下午16点的公益年卡仅需500元/年。而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服务时间为早上8点至晚上20点,老年人每月仅需99元,就可以享受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专业的运动健康服务。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值得一提的是,康健苑是上海在全国首创,专为残障人士打造的社区运动健康促进平台,为社区残障人士提供近距离、高品质、专业化的免费运动康复服务。这里不仅配备了专业的运动康复器材,还会为他们建立“一人一档”专属运动健康档案,帮助他们通过科学运动减缓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品质。

“教育洼地”向“强校”蝶变

近年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全面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实现从“有学上”走向“上好学”,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实效性。

长桥中学创办于1991年,2004年与龙临中学合并,迁入现校址,占地面积15426㎡,体育场地面积8553.7㎡。走过而立之年的长桥中学也曾面临“对口生源流失”“教师职业倦怠”“质量口碑不佳”等多重困境,一度成为徐汇教育的洼地。

2018年7月,在上海市教委“强校工程”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长桥中学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在徐汇区教育局的指导下,“长中人”直面困难,创新求变,把学生放在办学的正中央,确定要为学生“强课堂”“强课程”“强师资”,以此开启“强校”蝶变之路。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据介绍,强校工程实施四年,长桥中学实现了“抬升底部,做强特色”的强校目标,增值效益显著。一是强师有效。教师业务能力显著提升迅速,5人获评区教育系统骨干,8人进区学科中心组,2人任区工作坊主持人,4人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二是强生有成。学生在市、区级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和赛事中多点开花,获奖200多人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明显提升,升学通道越走越宽。三是强校有质。认同度提高:2022年学校满意度测评中,家长“满意率”95%,教师“满意率”近100%。生源回流:在校生总数从2018年的653人上升到2024年的1085人,增幅约66%。

15分钟“圈出”居民幸福感|我们的人民城市

朱灯花 摄

长桥中学蝶变之路有何推广借鉴意义?

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做法可以在同类学校中推广,一是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和提升,长桥中学通过内部机制及外部资源,为老师提供了成长的途径、环境和资源。二是学校非常重视适切学生的课程开发,学生能够在课后时间段参加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